最新动态
企业资讯和行业热点
课程回顾 | 《国际艺术品评估》课程模块二——中国艺术品市场与交易
日期:2025-03-27 阅读:
分享:

导语

2025年3月22日至23日,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国际艺术品评估》课程模块二顺利落地无锡,围绕“中国艺术品市场与交易”主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深入学习与交流。课程特别选址于无锡信利博物馆这一国家三级博物馆,通过课堂讲授与实地参访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员在真实场景中理解艺术市场的结构与逻辑,收获前沿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双重提升。 ‍

 

一、课程亮点

 

课程开设的深远意义

在本次《国际艺术品评估》课程模块二的开课前,范勇院长发表开幕致辞。院长指出,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化及金融机构的深度参与,艺术品评估的标准化需求日益增长。本课程的创新之处在于深化国际评估体系与中国市场的结合,不仅延续全球评估体系的专业方法,还特别关注中国市场的交易逻辑与政策框架,帮助学员在全球视野下理解本土评估需求。在“文物类资产入表”、“艺术品托管交易”等政策推动下,艺术品价值评估已成为市场化运作的重要一环。因此,本课程不仅探讨传统评估方法的适用性,还结合数据分析、金融工具及市场案例,提升评估的精准度与市场适应性。课程的开设具有深远意义,旨在培养兼具国际专业知识与中国市场洞察的评估人才,助力学员在艺术品金融化趋势下拓宽视野,提升行业竞争力。

课程导师与教学架构

本次课程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赵力教授领衔授课。赵力教授以其对全球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长期观察与深入研究,全面梳理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路径、交易机制与当前变局。

全球视野与中国经验的深度交织

课程围绕“艺术品市场的全球观察”展开,通过对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行最新交易数据的解析,结合中国拍卖市场、博览会、画廊的发展趋势,勾勒出艺术市场“全球化扩张”与“本土化叙事”并存的多重格局。课程特别强调艺术品金融、数字技术、艺术家资产管理等新议题,使学员不仅了解艺术市场运行逻辑,更掌握其背后的文化与资本驱动机制。
市场动态与行业实践的精准对接

从“藏家代际更替”“NFT泡沫退潮”、“AI版权争议”到“二级市场的一级化趋势”,课程将最新案例与评估标准结合,解析艺术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与合规挑战。在无锡信利博物馆的现场教学环节,学员通过实景观察与案例研讨,直观理解艺术品在交易、展示、评估等环节中的多维价值,提升了对艺术资产评估逻辑与实务路径的整体认知。

 

 

 
 

二、课程核心内容:

连接理论与市场,解读中国艺术品交易生态

 
从制度演进出发,理清市场构建的历史路径
课程回顾了中国艺术市场自1990年代起,从政策松动到《拍卖法》实施的关键节点,讲解了拍卖、文交所、艺术博览会、画廊等制度性平台的兴起,如何共同推动艺术市场从“边缘化”走向“结构化”。在当前政策背景下,课程也对“文物类资产入表”“艺术品入库托管”“司法拍卖制度”及艺术品跨境流通中的监管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帮助学员构建起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合规框架与交易链条的系统性理解。
(赵力教授授课PPT)
剖析文化与资本逻辑,理解市场的“在地性
课程重点讨论了中国艺术市场如何在全球资本、文化影响与本土价值观之间寻求定位。从地方博览会与区域博物馆兴起,到藏家群体审美与购买行为的“国潮化”转向,课程指出,艺术市场并非简单的价格场,而是深受文化语境、社会认同与政策导向影响的复合场域。通过具体案例,赵力教授深入解析了艺术品定价机制、流通渠道与区域市场协作方式,展现出中国艺术市场既嵌入全球体系、又具有强烈“在地性”的双重特征。
(赵力教授授课PPT)
关注新兴力量的崛起与结构重塑的现实

课程特别聚焦90后新藏家的崛起,探讨他们在收藏审美、社交媒体使用、投资逻辑等方面对艺术市场格局的影响。同时,课程也分析了女性艺术家在市场中获得更高关注度的背后逻辑,以及NFT、AI等新技术如何带来价值认定、评估模型、版权保护等一系列新的挑战。面对从“物质艺术”到“算法艺术”的转型趋势,课程引导学员思考评估体系如何在传统方法与数字时代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帮助学员建立起艺术市场的系统性认知框架,并为未来从事艺术资产评估、交易管理与财富规划提供了坚实基础。

(赵力教授授课PPT)
 
 
 

三、实践场景教学:

走进无锡信利博物馆

 
无锡信利博物馆藏品体系完备,涵盖陶瓷、玉石、绘画、朝鲜艺术等多个门类,为课程提供了深具文化价值与审美品位的学习场域。课程期间,学员不仅对博物馆的运营逻辑、藏品陈列、典藏管理进行了观察与分析,还围绕艺术品的市场定价、展览策划与保险机制等议题开展了案例式讨论。这一部分特别强调了博物馆与艺术品金融服务机构之间在艺术品流通过程中的角色区分与协同可能,为未来艺术评估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接入博物馆资源、如何理解文化机构在市场中的权威赋能机制,提供了宝贵启发。
 

四、 学员反馈:

从“知识更新”走向“行业连接”

学员表示,本次课程不仅内容专业深刻,而且“场景教学”的方式极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与思考深度。课堂之外,赵力教授还结合最新市场数据(佳士得、苏富比、中国嘉德等头部拍卖行交易报告)与往年全球趋势分析,引导学员全面掌握“艺术品金融”与“艺术品市场”的交汇点。尤其是在“经典与新潮并行”、“拍卖担保机制与一级市场融合”、“艺术家遗产代理”以及“文化政策与在地市场重构”等专题讨论中,学员表示获得了“方法论层面上的提升”。

 

 

结语

 
 
《国际艺术品评估》课程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洞察的艺术资产评估专业人才。本次模块的顺利举办标志着中国艺术品金融市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也为未来艺术品金融从业者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与交流平台。课程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强调实践操作与市场洞察,帮助学员在全球化视角下理解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数字技术、金融工具与文化政策的持续发展,艺术品评估将进一步走向标准化与多元化,为艺术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021 68599606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09:00-18:00
地址:中国上海市 黄浦区 中山东二路58号 A幢301单元
邮箱:info@aiaf.edu.cn
邮编:200010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